高端科技网 > 手机 > 正文

入汛后南方六成县市出现暴雨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

2023-02-21 08:11:10 作者:匿名   阅读:2784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原标题:盘点|入汛后南方六成县市出现暴雨,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

  原标题:盘点|入汛后南方六成县市出现暴雨,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

  连续31天93期预警。刚刚过去的六月份,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持续性的强降雨过程,中央气象台自6月2日08时至7月2日18时连续发布暴雨预警,持续时间为2010年有预警记录以来同期最多。

  7月3日,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、新闻发言人王志华介绍说,6月以来的三次暴雨过程覆盖了我国南方地区的60%的县(市),降雨范围广、过程雨量大、极端性强,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,平均降雨量112.7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13.5%,为1961年以来第九多。

  暴雨预警仅仅暂停了一天,7月4日6时,中央气象台又再次发布暴雨蓝色预警。预计7月4日8时至5日8时,江苏南部、上海、浙江北部、安徽南部、江西北部、湖北东部和西南部、湖南西北部、重庆中南部、贵州北部、云南东北部、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及山西南部、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、山东西北部、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。

  其中,安徽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。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,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
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向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表示,未来10天与前期强降雨有所叠加的区域主要是西南地区东部、江汉、江淮、江南北部等地,这些地区6月份累计降水量已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,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。降雨叠加效应将造成山洪、地质灾害、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风险显著提高,需要特别加以防范。

  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

  王志华介绍说,入汛以来,截至6月30日,全国平均降雨量为221.4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1.6%。其中,6月全国平均降雨量为112.7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13.5%,南方地区平均降雨量为226.7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14%,但降雨时间空间分布极为不均,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过程,遭遇较为极端的暴雨天气。

  暴雨过程多,持续时间长。入汛以来,南方暴雨过程频发,共出现12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。特别是6月以来,南方地区接近60%的县(市)出现了暴雨天气。

图片来自:中国气象局图片来自:中国气象局

  从强降雨的分布来看,6月以来,由于主雨带西段位置稳定少动,降水主要集中在贵州、四川、重庆、广西等地,部分地区目前致灾风险高;主雨带东段摆动较为频繁,主要在长江中下游附近南北徘徊,6月10日之前主要集中在华南和江南,6月11日之后北跳至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南部一带。

  从6月以来的降雨量来看,安徽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多,江苏、贵州均为历史同期第2多。6月2~10日,广东龙门累积雨量达1081毫米;6月12~26日,安徽岳西、桐城、庐江及广西防城等地累积雨量均超过500毫米。

  入汛以来,全国有75县(市)日降雨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,广西阳朔、贵州惠水、云南马关、重庆南川、四川西昌、甘肃静宁等9县(市)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。最大日降雨量为484毫米,出现在广东佛冈县龙山镇(6月7日),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63毫米,出现在贵州正安县碧峰镇(6月12日03时至04时)。

  副高该不该“背锅”?

  南方地区的持续性强降雨是如何形成的?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解释说,频繁的强降雨天气是在特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产生的,近期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、偏西,且位置相对稳定,其西侧的西南风气流将南海、孟加拉湾等地的水汽源源不断向我国长江流域输送,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且持续的水汽条件。

  6月上旬副高脊线位置偏北,华南和江南地区水汽辐合偏强,造成6月上旬华南和江南地区的极端降水。6月中旬以后,副高明显北抬,脊线位置南北摆动(脊线位置是影响雨带位置的关键因素),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盛行西南风气流,水汽输送偏强。

  同时,北方地区不断有冷空气南下,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,提供了有利于出现强降雨的动力条件。上述大气环流背景为接连出现的暴雨过程提供了水汽、动力和持续时间等必要条件。

  七月中旬开始北方将进入降雨集中期

  从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信息来看,7月4-7日我国的主雨带依然位于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。不过,从七月中旬开始,北方将进入降雨集中期。

 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说,七月是夏季代表月,是江淮梅雨季向华北雨季转换的时期,也是盛夏高温主导时期。根据预报,今年七月很可能是以南方高温酷暑,北方降水量偏多、强对流天气频发为主要特佂。

  为了防范灾害性天气,朱定真认为,一是需要气象部门准确预报,二是需要把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传播,三是公众需要正确了解、理解预报预警信息的内容,并且做出恰当的反应。所以在这里请媒体朋友呼吁公众,要从正规渠道获取预警信息,用正确的方法规避灾害风险。

责任编辑:吴金明

免责声明:高端科技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不排除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网站。
评论区
  • 来自江苏省东台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精品


  • 来自河南省汝州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这里水很深,快上来


  •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有用


  • 来自广东省梅州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内容正在审核中……


  • 来自河北省沙河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vlog!!!


  • 来自黑龙江省北安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哈哈哈哈 开心就好


  • 来自辽宁省沈阳市的网友评论:

    来啦!!


图说